公司治理與策略性企業社會責任實務課程
立即報名:
https://forms.gle/C8icaTeQn11S71TK7
課程目標:
創造持續獲利的永續企業是企業的遠大目標。在全球化的環境之下,企業面對的不再只是同業的競爭,面對來自倡議環保、社會、經濟等公共議題的訴求或抗爭,企業必須開始考量到利害關係人(包括顧客、員工、供應商、社區、股東)的期待與壓力。永續發展必須建立在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基礎之上,多元思考永續的涵義,藉由企業最重要的董事會核心成員,與國際接軌,建立新的夥伴關係,跳脫短期利益的思維模式,以營業範圍、核心能力、使命願景,聚焦策略目標,不但可以避免浪費資源,凸顯企業特色,還可以達到提升企業形象的效果,獲得利害關係人的認同,創造企業永續發展機會與成果。
公司治理與策略性企業社會責任的觀念推廣,期望為企業注入創新理念的來源,結合上市櫃公司所擁有的資源和專業能力創造美好的經濟和社會價值,使得公司能夠秉持善意和立意良善的政策引導下持續成長、長期獲利;同時期待對社會極具影響力的公司董事會核心成員和企業高階主管,經由對話學習,以他們可以影響的企業體和產業做為理念實踐的場域,創造專屬的獨特價值,讓員工、顧客、股東,及合作夥伴等重要的利益關係人得到幸福,同業或跨領域的企業看見改變的可能性,共創良善的經濟社會。
公司治理與策略性企業社會責任實務
課程大綱:
「公司治理與策略性企業社會責任」課程,講師將帶領學員一同反思企業存在的本質和獲利的目的,提升企業存在的高度和格局。
1. 綠能世代對企業新商業模式的契機
猶記得當那久違的靛藍色地球的照片在媒體中揭露且說明空氣品質因人類減少活動,而恢復久遠前的清澈帶給全世界的震撼,大家終於可以相信地球現今的災難是人類所造成的,這樣的意識促成歐盟推動「跨境碳稅」的議題,這已經是蓄勢待發的啟動號角鳴起。
綠能產業就是依附在這樣的趨勢下的結構,因此現今的經濟體系中確保環境不再受傷害與彌補過去的環境壓力才是關鍵焦點,而綠色產業還是一個方興未艾的新生產業,值得所有經營團隊深切研究了解。
2. 後疫情時代企業該如何推動企業社會責任--核心議題與創新作法
本課程希望透過個案討論的方式,針對國內外企業案例的加以分析,探討後疫情時代企業推動CSR所面臨的關鍵性議題,以及企業未來可以思考的轉型方向。
3. 讀懂財務報表的密碼-給非財務背景的董監事與治理主管聽的故事
打開董事會或股東會的開會通知,除了召集討論公司經營決策與投資計劃之外,總是有通過或承認財務報表的議程。面對滿手數字的財務報表,董監事及治理主管們要能快速看到財務報表重點,瞭解公司之財務狀況、財務績效與現金流量,並做成基本財務報表分析,而後通過財務報表議案。課程內容從企業的經營型態、內部控制制度、適用的會計準則,到會計師查核報告及目前稅務環境,再對財務報表做基本分析說明,期待下次與財務報表相會時,能有更寬廣與更深入之視角。
4. 家族企業接班傳承與組織轉型
本課程希望透過案例討論的方式,探討企業接班傳承可能遇到的問題、家族接班傳承的規劃,以及接班傳承過程所需同步思考的組織轉型問題。
5. 三大財務報表數字解密公司治理
本課程是提供給沒有會計專業知識的人來瞭解三大財務報表邏輯概念及數字所代表的意義。從數字的顯示,提供經營者經營的正確方向;從數字的顯示,提供投資人選擇正確的標的。本課程也希望讓經營者與投資者找出細節中的魔鬼,如何從顯示的數字中判斷公司未來可能的風險。
6. 該如何衡量董監事的績效?董事會該做的三件事!
董事會做為股東大會的業務執行機構,負責公司經營活動的指揮與管理,是公司最重要的決策和管理單位,然而董事會的表現該如何衡量?以哪些面向衡量?除了資本市場機制,如何藉由治理機制設計,以回饋董事會進行內部持續優化,正是董監事必須審思的重要議題。
7. 肺炎(COVID-19)疫後經濟發展的趨勢對產業的契機與經營的危機
肺炎疫情(COVID-19)來的又急又快,幾乎讓全球的經濟發展出現落水式的衰敗,全球各產業甚至各國政府幾乎都到了束手無策的慘狀。而經濟活動從疫情前期的「有市無貨」,到後期的「有貨無市」的混亂與恐慌,但卻有一些產業異軍突起的豐收歡呼,這是一個產業重新分配與定位的契機,如果掌握到了這次百年來的機會,不但可以逢兇化吉,甚至可以讓自己的企業在產業中趁勢而起。
8. 獨立董事與功能性委員會的運機制-談董事會組織的優化設計
獨立董事與功能性委員會倡議的核心價值,在於協助董事會落實董事會績效的當責概念。
在公司治理3.0的優化原則下,如何經由獨立董事與功能性委員會的專業性機制導入,提升幕僚規畫和協調能力,是董事會組織優化時,需要考量的關鍵議題。
9. 2021 企業ESG/CSR績效與永續評比大趨勢
近十年永續或ESG/CSR的經營已經不再是公司內部的自由選項。無論是品牌大廠或資本市場等外部利益相關人,甚至是內部員工,都高度關心公司在環境保護、社會共融、公司治理等方面的態度和回應能力。由於涉及各利益關係人的資源承諾,了解議題趨勢和論述重點,有助於董事會整合和配置公司重點資源以支持企業未來成長。
師資群介紹:
1. 邱世寬: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 博士
逢甲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 教授兼人資長
2. 許書銘:國立台灣大學 商學研究所 管理學博士
東海大學企業管理系 副教授兼校務研究辦公室執行長、亞洲地方創生中心主任
3. 鍾榮中:傑能系統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基石國際投資(股)公司 董事長、
康普艾節能科技(股)公司 董事
能源量測協會 量測驗證管理師、能源技師協會 能源管理技師
4. 張沐雲:逢甲大學企管 碩士
建智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副總經理
5. 潘鳳蓮:
建智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協理
課程進行方式:
● 案例說明
● 個案研討
● 影片精選與討論
立即報名:
https://forms.gle/C8icaTeQn11S71TK7
立即詢問